鋰電池的翻倍神話,可能會在固態電池再次爆發

還記得2019年鋰電池商業化的時候,鋰電池板塊大漲3年,並且誕生了80倍的寧德時代和30多倍的先導智能。

時間來到2025年,電池的終極形態——固態電池不僅是智能汽車、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藍海行業升級的剛需引擎,而且還是最具確定性的“反內卷”投資主線,有沒有可能複刻神話、誕生20倍甚至更多牛股呢?

答案是當然會、甚至更猛烈。

每一次電池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都是資本市場孕育巨富的黃金時期。而固態電池作為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電速度上全麵超越鋰電池的“終極王者”,孕育的牛股級別與行情烈度,必將遠超上一輪鋰電池盛宴。

根據國內的電池廠商固態電池進展梳理,預計明年我們就能看到一部分固態電池就能裝車量產。當然上麵的表格並不全麵,比如欣旺達也在上周四的投資互動平台上正式確認,公司計劃在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態電池產品,並在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態電池。

最重要的是,欣旺達這次計劃將固態電池的價格壓縮至2元/度以內,比現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都要便宜,甚至比三元鋰電池便宜一半還多!

如果欣旺達真的能夠在明年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並成功將價格壓縮到2元/度以內,那麽對於整個汽車行業尤其是燃油車,會是不可估量的衝擊,屆時固態電池真正的領漲先鋒也會浮出水麵。

從2020年我國第一次將固態電池研發上升至國家層麵,到2023年加強固態電池標準體係,再到今年3月提出建立全固態電池標準體係,我國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是在逐步提速的。

我看了一下,上麵提到的固態電池進展比較快、最快明年量產的公司,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都是電池ETF(561910)的權重,ETF裏固態電池概念超過四成。

雖然現在固態電池量產進程、最終技術路線、成本控製目標能否達成仍存在挑戰,但產業趨勢的確定性與政策支持力度毋庸置疑。

在大家都不確定最終哪條技術路線、哪家電池廠商會最終勝出的時候,通過這種龍頭含量高、固態占比高的ETF布局是最穩妥的做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