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境支付如何選擇合適且安全的穩定幣?

一筆跨境轉賬,一般需要在數家銀行間輾轉1-5天才能收款;一次匯率波動,可能讓企業利潤蒸發數百萬——長期以來,時效慢與匯率波動大一直是支付行業的兩大痛點。穩定幣的出現,正在改變這個局麵,不需要中間多家中介銀行,可以實時地點對點到賬,甚至可以在App裏麵進行交易……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於2025年5月21日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該條例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螞蟻、渣打、京東等各大企業紛紛布局——它們或聚焦跨境支付,或深耕B2B交易,或瞄準亞太與非洲市場,穩定幣的應用市場已徐徐展開。

然而,穩定幣的“穩定”如何保障?它與比特幣等傳統虛擬貨幣的核心差異何在?相比於傳統跨境支付方式,穩定幣有哪些優勢?為此,我們特別對話某金融機構跨境業務專家江波,拆解穩定幣發展情況與在出海領域的應用前景。

「對話人士:國內頭部金融機構跨境業務專家江波,擁有多年金融及跨境支付行業從業經驗。」

1.穩定幣如何解決傳統跨境支付痛點?

36氪:穩定幣為什麽受到如此高關注?為什麽香港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穩定幣條例》?

江波:支付時效慢和匯率波動大是傳統跨境支付領域一直存在的兩個問題。傳統的跨境支付方式,從海外銀行回款到國內銀行,時效可能是1-3天或3-5天。其次,對於體量很大的公司,匯率波動一天就可能影響企業幾百萬的利潤。這些問題是很多人想改變的,而穩定幣正是因此應運而生。

香港之所以在當下推出穩定幣,一方麵有助於我們應對美元霸權和全球匯率體係的風險。同時經曆這幾年的發展,穩定幣相對來說也已經比較成熟,適合進行商業化布局了。

36氪:穩定幣與比特幣等傳統虛擬貨幣在核心機製上的區別是什麽?穩定幣如何保證“穩定”?

江波:穩定幣和比特幣設定的機製不一樣。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穩定幣背後需要法幣或者高價值的資產作為兌換基礎,也就是說,穩定幣發行方需要將對應規模的資產放在合規銀行,這是穩定幣之所以“穩定”的核心。

36氪:螞蟻集團對穩定幣的布局,為什麽聚焦中國香港、新加坡和盧森堡市場?

江波:因為中國香港、新加坡、盧森堡都是全球金融體係相對完善,監管能力相對成熟的市場,香港有明確的穩定幣監管細則,新加坡對於創新金融態度相對開放,盧森堡則是歐盟合規門戶,所以他們聚焦這三個比較開放,包容度比較高的地方來做試點。

36氪:目前許多大型機構和企業都在布局穩定幣,不同發行方發幣的側重點和用途有什麽區別?

江波:京東是通過京東幣鏈科技發行穩定幣,主要想通過穩定幣鏈接亞太、中東還有非洲市場,與東南亞的供應商直接用自己發行的穩定幣進行交易,可以實現分鍾級到賬;螞蟻集團更側重跨境金融和跨境支付業務,比如螞蟻國際側重於跨境支付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渣打銀行目前聚焦於跨境 B2B 支付。

2.市麵上超300種穩定幣,出海企業如何選擇?

36氪:大型企業與中小商家在跨境支付方麵的痛點有什麽不同?

江波:大企業主要關注匯率波動,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是上幾千萬美元規模,其次匯款時效性也比較重要。中小企業可能更關注手續費成本。

36氪:相比於傳統跨境支付方式,穩定幣在支付效率和成本上有哪些優勢?

江波:效率上,穩定幣不需要通過中間多個銀行參與,可以實時點對點到賬,未來人們可以直接用穩定幣在App裏進行交易。並且跨境支付時效可以達到分鍾級,這對於跨境電商商家來說至關重要。亞馬遜商家的回款周期一般是7-15 天,支付時效更高有利於保證現金流穩定,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成本上,穩定幣的手續費隻有外貿交易手續費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更低,在高頻、小額訂單場景下的優勢十分明顯。從我們接觸到的客戶來看,跨境電商商家從事數字服務出海的企業更願意嚐試穩定幣,核心還是看到了穩定幣在效率和成本方麵的優勢。

36氪:穩定幣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市麵上現在有300多種穩定幣,有跨境支付需求的企業如何選擇適合且安全的穩定幣?

江波:目前每個平台發行的穩定幣所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有些是解決貿易問題的,有些解決時效問題,有些解決套利。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業務場景來選擇,現在這麽多穩定幣,都有專注的幣種和服務場景,比如有商家隻需要美元兌港元,那就可以選擇港元或者美元穩定幣。

另外穩定幣的安全性方麵,主要從兩個方麵去考察:一是發行方是否是持牌經營?有沒有政府和監管機構做背書?二是流動性,因為幣種買來之後,需要能滿足隨時變現的需求,比如現在市麵上賣得比較多的是USDT和USDC,很多可以做到當日變現。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方的官方渠道來了解穩定幣的具體信息,也可以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進行谘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