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一個周末,北京西北旺百旺綠穀一家一汽奧迪4S店內人頭攢動:年輕的閨蜜們、推著嬰兒車的夫妻、攙扶著老人的一家五口……幾位西裝筆挺的銷售不停在人群中穿梭,向顧客介紹著最後幾天的“高息高返”政策和遠低於指導價的銷售價格。
一牆之隔的寶馬門店,情況卻沒那麽樂觀。“前幾個月店裏人才多呢,已經好幾年沒出現過客戶接待不過來的情況了。”寶誠寶馬4S店一位銷售解釋道,“這個月月中開始陸續停了優惠政策,現在價格沒那麽便宜了。”
2025年,豪華車促銷幅度持續高位。這位寶馬銷售介紹,今年四月份開始,官方指導價為45萬的寶馬525Li將價格下探至26萬左右,降價19萬,基本上打了六折。不到30萬就能“拿下”寶馬5係——這無疑挑動了不少消費者的神經。
車主之家數據顯示,2025年2月,寶馬五係銷量降至5159台,達到近三年以來的銷量穀底。隨著經銷商優惠的逐步釋放,一個月後,5係銷量攀升至9085輛;4月釋放出“26萬”的裸車價格後,5月,寶馬5係銷量增至11556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19.3%。
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王萌認為,去年以來包括奧迪、寶馬在內的豪華車的幾次降價,主要有兩大動因。一是BBA正與華為等合作推出新款車型,需要通過降價“甩賣”,清理舊款車型庫存;第二,車企和經銷商雙雙“產能過剩”,大幅降價可以淘汰弱勢經銷商,推動渠道優化升級。在市場轉型的關鍵時刻,經銷商與品牌的陣痛在所難免。
據作者實地了解,今年的這輪降價,核心動力並非車企官方調價,而是經銷商主導的“高息高返”金融方案和車企補貼的疊加效應。但6月以來,多地銀行業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已經相繼發布通知,叫停“高息高返”政策,BBA的價格再次回升,經銷商又重回頭疼“如何賣車”的日子。
錯失電動化,BBA在華告別 “好日子”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毋庸置疑,BBA(奔馳、寶馬、奧迪)是中國消費者心中頂尖的豪華品牌,“好車不愁賣”,但現在,他們“無憂無慮”躺著賺錢的日子似乎到頭了。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首次突破10%,“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就此到來。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27.3%,提前三年完成政府製定的目標。同年4月,比亞迪宣布停售燃油車。
傳統豪華品牌一直在電動化轉型麵前舉棋不定。寶馬CEO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曾認為,“電動汽車並非未來唯一選擇”,在電動化的同時布局氫能源技術;奔馳則一度放棄了自2019年開始布局的純電動車品牌EQ係列,暫停MB.EA大型平台的研發。
逐漸被新能源蠶食的乘用車市場中,傳統豪華車品牌能分走的蛋糕越來越小。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以來,3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持續下降,傳統豪華車下降的趨勢尤為嚴峻。在僅剩的高端車型市場中,新能源占比持續上升,2024年,售價40萬以上的燃油車銷量同比下跌超過35%,作為對比,相同價格區間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2%。
BBA入局電動車市場並不算晚,但其新能源車型大多為“油改電”。這些車型純電續航裏程、車輛智能化方麵競爭力有限,難以獲得電動化時代消費者的青睞。2025年第一季度,BBA三家中表現最好的寶馬,共交付10.95萬輛純電車型,同比增長32.4%。然而,這一成績仍無法與頭部自主品牌抗衡。以中型高端SUV市場為例,車主指南數據顯示,2025年5月,寶馬全新一代iX3銷量僅為1317輛,定位相似的蔚來ES6,同期銷量高達5429輛,是其四倍以上。
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市場中,豪華品牌滲透率為20.1%,其中自主品牌占比49.1%。經過三年的廝殺,自主品牌優勢進一步擴大。到2025年5月,豪華品牌滲透率僅提升不到10個百分點,而自主品牌在其中占比已攀升至74.9%。
中國作為BBA三個豪華品牌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一直是其利潤的重要來源。2021年,BBA在華銷量達到頂峰,寶馬(包括BMW和MINI)交付84.62萬輛,同比增長8.9%。僅僅一年之後,三家企業在中國就開始過上了“緊日子”。2022年,BBA在華銷量全線下滑,寶馬銷量同比下滑6.4%,降至79.19萬輛;奧迪銷量同比下滑8.4%至64.25萬輛。2024年,中國市場成為BBA全球銷量下跌最大的市場,奔馳、寶馬、奧迪同比跌幅分別為7%、13.4%、10.9%。
入華30餘年賺得盆滿缽滿的BBA,遭遇有史以來的最大衝擊。
豪車開打價格戰,經銷商“貼錢”賣車
就在傳統豪華車企在中國陷入電動化落伍、高端燃油車“難賣”的兩難困境之時,更為致命的是,2023年1月,特斯拉在中國率先降價,從電動車到燃油車,再到豪華品牌,全行業卷入價格戰的漩渦。BBA們也被迫使出“以價換量”的生存策略。
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中國豪華燃油車市場迎來近三年最大幅度的降價潮,促銷幅度持續攀升,並在去年7月達到25.1%的曆史峰值。
“以價換量”策略雖然為豪華品牌帶來了部分車型的銷量增長,卻也付出了利潤大幅縮水的代價。車主之家數據顯示,2024年7月以來,奧迪Q5L銷量不斷上漲,去年12月,達到近兩年的銷量峰值,16228輛。但其總營收和利潤卻雙雙下滑,2024年奧迪總營收同比下降7.6%,營業利潤同比驟降37.8%。
價格戰對豪華車經銷商造成的衝擊更為致命,已不僅限於利潤縮水,而是直接威脅到門店的生存。
由於汽車屬於大宗消費品,大多數經銷商隻能依靠銀行的融資經營:他們按廠家建議的零售價付款提車,同時將汽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待車輛售出回款後,經銷商才能贖回合格證,維持資金周轉。然而在價格戰背景下,經銷商陷入進銷價格倒掛的困境。據華夏時報報道,奔馳GLA、GLB基本售價相比進價虧損了6萬元,經銷商不得不自掏腰包,填補銀行欠款。賣車難以盈利的情況下,經銷商們依靠售後、服務等業務維持門店運營,經營壓力與日俱增。
2024年7月,寶馬宣稱“退出價格戰”。在消費端,依靠低價拉動的汽車需求在價格回升後顯著萎縮,甚至降至價格戰之前的水平。易車網數據顯示,2025年2月,寶馬5係銷量同比下滑35%,降至曆史冰點的5128輛。
銷量下滑的壓力,首先傳導到擁有大量庫存的經銷商。2024年8月停止價格戰後,據乘聯會數據,豪華車庫存量達到近三年來的最高值45萬輛。2025年2月,寶馬經銷商的庫存係數高達2.8,也就是說,經銷商們需要將近三個月才能賣完庫存車輛。
麵對如此高昂的庫存壓力,為維持門店運轉,豪華車經銷商不得不再次加大降價力度。 王萌認為,其他品牌售價較低的車型降無可降,但BBA們還有利潤空間。哪怕降價不能換來車企明顯的利潤增長,至少能夠維持一定的市場份額。
據易車統計,今年以來,奔馳多款車型價格持續降低,其中GLC在某些地區的裸車價甚至跌破30萬元,降幅超30%;更有經銷商推出“買GLC 300 L送A200 L”的“買一送一”活動。2025年4月,北京多家寶馬經銷商打出了“寶馬五係僅需26萬”的降價宣傳,較官方指導價直降近15萬元。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1月豪華燃油車市場平均促銷幅度達到曆史新高的26.2%,2-5月,豪華燃油車的終端促銷幅度穩定維持在25%以上,遠高於新能源車10%的平均水平,6月直接達到26.8%最高點。
在部分地區,BBA部分車型的起售價降至30萬以內。據車主之家數據,2025年7月,常州地區寶馬iX3最高優惠20萬,起售價降至20.25萬;泰州奧迪Q5L最高降幅12.18萬元,起售價來到22.8萬。
沒了“高息高返”,還能怎麽辦?
據多位奧迪、寶馬等銷售介紹,今年豪車的降價,主要從經銷商一側發起,而非由車企主導。在銀行“高息高返”金融方案和車企返利中,經銷商把原屬於自己的部分收益補貼給消費者,以減輕庫存壓力。
乘聯會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25年4月,由車企官方主導降價的車型僅14款,同比減少65.9%。
早在去年宣布退出價格戰之時,華晨寶馬營銷高級副總裁邵賓就對騰訊汽車獨家回應稱,寶馬的官方定價其實並沒有變化,終端價格是網絡渠道商決定的,不是我們決定的。
邵賓認為,供大於求的時候,終端優惠力度會大一些,供應減少的時候,優惠力度就會減少,這是很正常的。
“高息高返”是指銀行提高汽車金融貸款利率,再將高額傭金一次性返給經銷商,後者再以返現等形式將傭金分給消費者,降低顧客購車總價。北京某奧迪4S店銷售透露,該模式並非奧迪經銷商賣車的常態,疫情後才出現,且初期僅部分返傭給客戶,“現在是基本上全部分給顧客了”。
事實上,“高息高返”模式隱患頗多。常見的貸款產品是“五年貸款兩年免息方案”,在這樣的銷售模式下,消費者提前三年還款,則可以享受到 “零息”和更低的裸車價格。以寶馬五係為例,全款裸車為31萬;而“高息高返”下,裸車價格可以來到27萬。如果提前三年還款,按照貸款25萬,年利率為5%計算,確實可以獲得1.5萬元的優惠。但是銷售表示,能夠提前還款的顧客不到一半。貸款五年的利息則會來到6.25萬,消費者在一台車上花費的價格為33.25萬元,比全款購車還要多了2萬多塊錢。
為了賣車,部分經銷商甚至還拿出了車企的補貼。一般而言,車企會給承擔銷售壓力的經銷商提供一定程度的補償,通常以補貼或者銷量獎金的方式,按照一定周期方法提供補貼。
前述北京寶馬銷售就直接表示,寶馬525Li能降到26萬,有部分原因是經銷商把廠家返還的補貼轉為優惠,直接補貼給顧客,大幅降低了顧客的購車價格。
據王萌觀察,短期來看,豪華品牌經銷商通過部分車型的銷量上漲,拿到了一定的現金,可以用來償還金融機構貸款,繼續維持門店運轉。長期來看,進銷價格倒掛導致單車虧損,賣一輛虧一輛,換來的銷量隻能是飲鴆止渴。BBA如果想要在中國市場繼續深耕,必須改變“資源邏輯”,提供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否則,經銷商們隻能麵臨更為困難的生存壓力。
但這一輪經銷商的大幅降價並未能扭轉豪華品牌在華的下滑趨勢,甚至未能像去年的價格戰那樣帶來銷量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寶馬在中國市場交付量同比下滑12.2%至15.52萬輛;奔馳同期下滑10%至15.28萬輛;奧迪同期下滑7%至14.15萬輛。銷量下滑直接導致車企全球淨利潤普遍下跌。寶馬同期淨利潤同比下滑26.4%至21.73億歐元;奧迪淨利潤同比下滑14.5%,跌至6.3億歐元。
隨著市場監管部門叫停“高息高返”,豪華車經銷商們降的價格又默默漲了回去。北京寶馬銷售稱,7月開始寶馬官方會提供金融方案,屆時525Li三年免息,裸車價格為31.7萬。
當被問及價格為何大幅上漲時,該銷售解釋道:“其實價格也差不太多,現在3年免息,你把31萬多做個理財的話,三年,不得還有個三四萬塊錢的收益嗎?”
而北京一汽奧迪銷售則介紹稱,奧迪也會為購車顧客提供金融方案,有首付15%的,也有0首付的。但是相較於銀行而言,奧迪的利息更高,如果把利息都合到成本裏,還不如全款購車劃算。
對於BBA和他們的經銷商而言,沒了“高息高返”,依靠降價盤活的銷量未來是否還能持續增長,仍然是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