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終止後深陷輿論漩渦,聯想究竟錯在哪?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2021-11-24 23:44: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73 bytes)



10月初,聯想科創板上市終止後就深陷輿論漩渦。這次,聯想的麻煩更大了。

有網絡大V公開質疑聯想,賤賣國有資產、負債率過高會暴雷、一半高管是外國人泄露信息安全……這下,聯想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這些關於財務常識和商業認知等方麵的指摘有待考量,也有人表示這是公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被放大。

聯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市值隻有千億,無法與萬億市值的頂尖高科技企業媲美。那麽聯想有錯嗎?企業的平庸是罪嗎?公眾該如何理性客觀看待一家企業的興衰?聯想又該何去何從?

平庸是罪嗎?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這句曾經深入人心的廣告詞,概括了聯想當年的輝煌。本世紀初,聯想一度被看作民族企業的代表。2004年,聯想花12.5億美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成為了經典的“蛇吞象”商業收購案例。

如今,聯想卻被看作“組裝廠”。近三年,聯想智能設備業務是其收入主要來源,占比高達九成。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的核心部件主要靠組裝來完成,第三方采購成本居高不下,2020年聯想采購處理器和芯片花費約900億,采購內存及存儲器花費約600億,營收4000億,利潤不到百億,外界一直詬病聯想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事實上,聯想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幾次嚐試轉型都未果,早在2012年,聯想就收購摩托羅拉業務,發力手機業務但競爭力較弱;2017年,聯想又提出向雲設備和解決方案轉型,打造一站式IT解決方案,營收占比一直很低。

根據聯想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的銷售依然占營收大頭,最新一個季度營收為1156億人民幣,IDG智能設備業務營業額達到992億人民幣,該業務主要是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的銷售,占比達到85.8%,雖比上一季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導地位。

“聯想最大的問題是已經不屬於一線序列的科技企業了。”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如此說道,“他的市值不過千億,和萬億市值的大公司沒得比,這也意味著它失去了市場的領導力。”

以聯想現在的情況來看,不少網友都質疑聯想當初“貿工技”的道路,“貿工技”指的是銷售和技術在一個公司經營發展中的主次地位,“貿工技”指先做生意,實現原始積累,求得生存,然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看懂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袁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貿工技路線沒有問題,但是要先貿易再技術,聯想在賺錢之後卻不願意再投入技術做前瞻性行業,研發投入過低,公司想賺快錢,隻想在PC行業做大,就逐漸淪為了平庸的公司。”

傅蔚岡指出,聯想的平庸不是原罪,企業家不可能未卜先知,20多年前聯想做出了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過去的聯想,可以稱之為沒有創新。從另一個角度講,一個公司在每個時期都實現創新非常難,最開始很火的互聯網公司雅虎等都已經消失不見。他補充說,“市場的變化是很快的,聯想的轉型失敗也是正常的商業失敗,市場上不可能一直有蘋果式的商業奇跡。”

誰來給企業定罪?

高管天價年薪、負債率超過房企、研發投入不足3%等問題此前就引發了一波公眾討論,此次的質疑進一步延伸,包括聯想賤賣國有資產、負債超過恒大、有暴雷風險、外國人擔任過半高管以及涉足金融行業等。

傅蔚岡認為這些質疑大多需要考量,比如對聯想改製等問題的質疑,他表示聯想改製後去香港上市等舉動都是經過各類律所和主管部門蓋章同意後實現的,假若聯想違法,是不可能上市成功的。

關於聯想高管過億薪資的問題,業內多位人士表示,聯想高管的薪酬是由其股東表決同意過的決策,外人的看法不會影響這方麵;而針對高管一半多都是外國人,業內人士表示,聯想是一家國際公司,其業務輻射美洲、歐洲、中東等地區,這有其特殊性。

“聯想今天麵臨的輿論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袁博分析,聯想一方麵在技術上沒有過多成就,另一方麵在股權結構方麵有不完善之處,相對比其他科技公司很容易令消費者詬病,甚至是公眾可能會懷疑聯想就是個貿易公司。

“在實力沒有那麽強的情況下,又有很多誤解,比如為什麽同款產品在中國賣得比美國貴那麽多,就出現聯想是不是在賺黑心錢的疑問。其實不止是聯想,很多產品都是如此,這中間有很多稅負和政策的影響。”傅蔚岡提到,這些問題都很難解釋清楚,但不能簡單地成為被指摘的依據,很多人也拿聯想和華為相比,但兩家公司的業務和銷售情況相差很多,很多角度的對比不是很合理。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在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

“民眾的情緒隻是一方麵,假如聯想有罪,也是由法律和主管部門來調查給出判斷。何況聯想已經連續在行業中處於第一的位置,這也是比較少見的”,傅蔚岡指出,如果聯想因外界質疑受到利益損害,也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權益。

要知恥更要後勇

招股書顯示,近三個財年,聯想集團研發投入每年都超百億,占營業收入比例在3%左右。科創板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中位數為9%。這樣來看,聯想在研發投入占比的確與科創板公司有差距。

“100多億研發投入在營收中占比比較低,但在中國企業裏也算是高的,理解大家對我們更高的要求。”楊元慶此前明確說到3年會將研發投入再翻一番,最近一個季度聯想研發投入增速達到57%。

“聯想目前仍然沒有找到轉型的方向,在芯片、5G或者雲等高精尖技術方麵,聯想沒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出彩的表現。聯想上半年的財報顯示PC出貨一直在增長,卻沒得到公眾的認可,是因為大家過去認為聯想是高科技的一麵旗幟,這麽多年來卻沒有特別的積累,聯想在超算方麵算是領先,但公眾認知也不足。”袁博表示,這次事件實際上引發了群眾的集體反思,也有可能促進聯想改變。

事實上聯想近年來研發投入一直在聚焦新IT架構的五個方麵:端-邊-雲-網-智。袁博提到,超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但是超算並不是能改變聯想困局的業務。因為超算的核心技術能力還是芯片。

他認為聯想麵臨的創新困境,究其根本是高管的戰略眼光以及決心有很大的問題。“並非聯想看不到未來,而是聯想一直在躊躇,這個業務能不能做出競爭力、能不能賺到錢,所以聯想在一步步錯失未來。不止是芯片,在手機方麵,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華為、OPPO、小米多家公司已入局芯片製造,國家正在出台各類政策支持新基建的發展,這最終還是看聯想是不是願意投入,“盈利在增長,研發投入卻還一直偏低,這是考驗高管的時刻,假如高管有一定的魄力,是可以在高精尖技術領域有作為的。”袁博分析到。

常說知恥而後勇,傅蔚崗認為真正能勇起來的非常少,創新不是動動嘴的事情。“路徑依賴本質上還是個基因的問題,很多公司隻能做自己主營業務的相關事情,尤其是在互聯網公司中,很多大公司依賴主營業務也非常明顯。即便是穀歌,最賺錢的業務還是搜索帶來的廣告業務。”傅蔚岡還指出,想要創新,主營業務還要具備豐厚利潤,做不了的業務可以通過投資來補足。

聯想的淨利潤率長期低於5%,在柳傳誌擔任CEO的時期,就很明確聯想幹的就是“毛巾裏擰水”的買賣,而且是從“幹毛巾”裏擰水。想要真正找到屬於聯想的“濕毛巾”,成為常青樹,恐怕需要聯想長期堅持,埋頭苦幹,更加專注於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不被外界的雜音所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