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曆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來源: 趙重今 2018-07-15 17:06: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168 bytes)

知識分子篡改歪曲,因此今天流行的幾乎所有文化概念都是有害的,而且這種錯誤思想病毒早已經被廣泛宣傳而深入人心,使得中國文化深度中毒。例如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今天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五行“是中國古代文化特色。於是一些左派文人就有了堅持中國落後本土文化的理由。一時間,五四時代被批判得體無完膚的中國傳統文化被神話,江湖上“國學大師”層出不窮,他們的做法使得近代中國文明的進步非常緩慢 、甚至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中國流傳多年的五行思想真是中國古代文化特有的嗎?

 

  金木水火土和與西方一模一樣的五星
  中國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基礎理論,被用於中國古代的哲學、中醫學和占卜。到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認為,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中國古代曆法中也有水、金、火、木、土五個行星。由於五大行星在天體中是有規律運行的,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稱作五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個行星的發現和命名在西方出現的更早、更久遠。

   在巴比倫曆法中早就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了。古巴比倫最晚在公元前19世紀就發現了五顆遊星,即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關於金木水火土五顆星的記錄,現在所知道兩河流域最早的證據,是在烏魯克發現的公元前3000年金星的有關紀錄,五千年多前的烏魯克,是蘇美爾人在今天伊拉克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在這裏出土的泥板上發現了(金星)依楠娜星和另一個與依楠娜(閃語稱為伊悉達(Ishtar)有關??的夕陽明星的文字。


還原曆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從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發現的楔形文字泥片觀察金星的紀錄,
約公元前1000年。
圖引自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另外,兩河流域出土了公元前626-539年前的文獻,其中的天象占星術的泥板記錄由70多塊泥板組成,是一部重要的天象經典,在泥板記錄中也提到了火星。

   中國的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 洪範》,洪範九疇的第一疇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在這裏,中國的五行並不是曆法的觀念,而是一種來源不明的抽象理論。至於《尚書》的來曆有不同的說法,流傳至今的《尚書》包括《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兩部分。《古文尚書》被證實是後人偽造的,而《今文尚書》傳說是秦、漢之際的博士伏生傳下來的。這篇《洪範》大約作於公元年100年前後。

  兩河流域最早出現在烏魯克年的金星紀錄在公元前3000,巴比倫已經有了公元前600年的泥版五星的天文詳細記錄,而中國的《尚書》隻記錄了五行這一詞匯的簡單內容。五個行星概念出現竟然晚於五行。從五星(行)出現的時間來看,中國五行出現的時間明顯大大晚於西亞的五個行星。而它們也和遠古中國地區其他文化現象一樣,是突然出現的,並沒有一個漫長的逐漸形成過程。

 一個文化新概念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它的出現必然有其深厚的社會土壤。兩河流域的曆法中的五個行星概念,在兩河流域並不僅僅用於占星術,而是被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天文學家利用金星的出現,糾正公務員日曆,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上個世紀出現更準確的日曆校正。公元前7世紀,在兩河流域形成了的7天(金木水火土命名日月)一星期的製度,這個曆法製度一直使用到今天。
    兩河流域五個行星的周期有細致的數學計算,這種星座之間的關係就是所謂的周期,它使用了函數、代數和幾何學,迄今出土的50多萬塊楔形文字泥板書中,約有300塊為純數學泥板。其中包含乘法表、除法表、倒數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立方根表、甚至還有指數表和對數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數學成就屬於古巴比倫人。在代數學方麵,古巴比倫人已經能夠解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甚至一元三次方程,另外還發現有討論級數問題的泥板,他們用近似值的方法算出{sqrt {2}}=1.414222[194]。在幾何學上古巴比倫人把圓分為360等份,並求出π=3.125;他們在三角學方麵不僅掌握計算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麵積的計算方法,還知道相似直角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等腰三角形頂點垂線平分底邊及內接半圓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最了不起的是他們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巴比倫人還計算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七邊形的麵積和邊長的比例。

   兩河流域的人們將數學引入天文學,使其達到古代的最高精度。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人已經能夠區分恒星和行星;前13世紀巴比倫人繪製十二星座圖,並命名這些我們沿用至今的星座名稱,如天蠍座、獅子座、巨蟹座、雙子座和天秤座;巴比倫人知道月亮和五大行星的運行周期,所以他們能夠計算和預測日食和月蝕;前375年巴比倫天文學家基丁努(Kidinnu)提出太陽年的精確時間,誤差僅4分32.65秒,比1887年的近代天文學家的誤差還小。巴比倫人熟悉離日度、黃道和地平線的不同傾斜度和月球的緯度,所以能夠計算日、月和行星的運行速度]。蘇美爾時期他們使用太陰曆,將一年劃分為12個太陰月,並以置閏月校準年的誤差;巴比倫人把一個月分為4周,每周7天,一周中的7天由太陽神、月神和五大行星的神分別主管,這即是星期的來曆。而中國的五行之間,隻有非常簡單的相生相克的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遠古的歐洲地區也有關於五星的神話,在歐洲凱爾特文化中,蘇瓦鬆代表水星它又代表一個三位一體的凱爾特日耳曼神,代表了幾乎所有男性的神聖權力的統一。古希臘時代的歐洲對星座的功能認識加以擴大,行星和人們日常使用的金屬還有關係,例如水星屬於汞。相關的五星對應的主要金屬:黃金與太陽,月亮的銀,鐵與火星,金星銅,木星與錫,鉛與土星和水星。這些可能源於遠古時代煉金術和占星術之間的密切聯係,在中國並沒有出現。

 美索不達尼亞的神話豐富多彩,到了希臘羅馬時代的星座神話進一步細致精彩。金星是依楠娜是拂曉之星,她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依楠娜是金星也稱為伊什塔爾,就是羅馬時代的女神維納斯。在西方每一顆行星都與一個神祇對應: 金星:Venus(維納斯),愛與美之神。 木星:Jupiter(朱庇特),主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同時也是光明之神、護軍之神、勝利之神。 水星:Mercury(墨丘利),旅客、商人甚至盜賊的保護神,又是諸神的使者。 火星:Mars(馬耳斯),戰神。 土星:Saturn(薩圖恩),農神;先前也是羅馬的主神。
    不僅如此,五大行星也都被賦予神的特點、職司、性格和性別。西方的五大行星後世即被擬人化,並與神祇和一週的日曆相對應。如金星(維納斯,星期五):一手持鏡,象徵情婦和妓女,一手拿著一根長著果實纍纍的枝條,象徵繁衍與豐饒。木星(朱庇特,星期四):獵人,手持箭矢和杖。水星(墨丘利,星期三):武士,披甲戴盔,手持利劍和軍旗。土星(薩圖恩,星期六):拄著拐杖,手持鐮刀,象徵時間的流逝。、

 

 還原曆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伊什塔爾 
            圖引自http://viverealtrimenti.blogspot.com.au/2010/04/


還原曆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以星座伊什塔爾女神命名的城門(亞述語: ????????? ???????? : Darwaza D'Ishtar, 阿拉伯語:????? ?????)是巴比倫內城的8個城門之一,大約公元前57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在城市北側修建。

以星座伊什塔爾女神命名的城門(亞述語: ????????? ???????? : Darwaza D'Ishtar, 阿拉伯語:????? ?????)是巴比倫內城的8個城門之一,大約公元前57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在城市北側修建。這座城門供奉巴比倫女神伊什塔爾,藍色琉璃瓦,上麵交替排列著“怒蛇”(龍)和原牛浮凋。此城門為巴比倫城牆的一部分,曾被視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直到公元6世紀為亞曆山大燈塔所取代。1930年代,在德國柏林博物館島的佩加蒙博物館,修建了伊什塔爾城門及遊行大街的重建品。它高14米,寬30米。此門其實是一個雙門,今天在佩加蒙博物館展示的隻是較小的前門,後門囿於博物館麵積的限製仍保留在倉庫中沒有修複。

 實際上,自稱“神州”的古代中國,是一個絕少神仙的地方,中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沒有在中國發現有相應的神話,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座崇拜星辰的遠古時代的寺廟。中國的五行抽象呆板顯得毫無生命力,西亞有血有肉的五個神仙,在中國土地上就變成了五行枯燥的概念而且中國文化似乎從此開始把複雜事物進行簡單化、程式化的習慣。如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的“三皇五帝”,“四大美人””五講四美“等。總之,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比,中國古代文化顯得貧瘠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底蘊。

 

   司馬遷山寨了西方的五行?

曆法的形成需要長期大量艱苦的日常觀測,對於曆法中的每一個細節的完備,都需要人類付出需要大量的努力。而在這方麵的經驗和認識,中國地區是嚴重缺乏的。
  一般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人都知道,中國的金、木、水、火、土都有自己各自對應的色彩。與中國五行相對應的顏色是:

金:白色

木:綠色

水:黑色

火:紅色

土:黃色

這種抽象的五行文化概念流傳很廣泛,並且滲透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麵麵。在這裏又出現了一個與中國所有上古曆史中的類似問題——缺失文化源頭。這種五行搭配的色彩的理論,在中國根本無法找到其形成的來源,也沒有無法找到任何根據和理論係統。五行對應的五個色彩是怎麽形成的?這個問題在中國二千多年來從來無人知曉,甚至也沒有人去認真提問。顯示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愚昧落後。在這種理論出現的二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第一次徹底地調查它形成的根源。

 

   關於五行色彩的來源並沒有記錄,而在《左傳》《國語》中的〈鄭語〉、〈魯語〉等文獻中有簡單的提及。如,五方上帝之說,在《五行大義》(公元594年)裏:五方上帝分別用了五種色代表,而且代表不同的方向。在中國古籍記載中,秦朝祭祀的上帝出現了四個,分別為:白帝、青帝、黃帝、赤帝。現有的五行理論相關文獻,一般認為起於春秋時期的《洪範》。洪範當中已經有一些五行隱喻體係的模型出現了,但並未涉及到“五色”和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後來才與方向聯係在一起,西方被指定為白色,南方為紅色,這些記錄可以上溯到秦國的郊祀製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漢時期,天文學家司馬遷把五大行星與春秋戰國以來出現的「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五大行星命名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行配五色,木為青,火為赤,土為黃,金為白,水為黑。司馬遷認為,歲星呈青色,故稱木星;熒惑呈紅色,故稱火星;填星為黃色,故稱土星;太白為白色,故稱金星,辰星呈灰色,故以黑色配水星,這些在《史記?天官書》中有明確記載。實際上,這個說法並不可信,因為它不但比一模一樣的西方五星晚了二千年時間,而且也缺乏詳細的星象觀測記錄的證據支持。

   通過翻閱查詢西方的原始記錄的資料,我們發現,原來五星(行)的顏色和周期是經過兩河流域人們長期觀測星象的結果,它可能開始於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對星象的觀察。兩河流域文明的金、木、水、火、土五顆星也有各自的色彩,有記錄顯示,這幾種色彩是由巴比倫人用肉眼在對天空五顆行星的長期觀測記錄下來的。從他們對金星、木星、火星、土星、水星觀察原始記錄反映出這一點。我們找到了一些巴比倫人觀測記錄,選出一個如下,古巴比倫人的通過觀察記錄的五個行星色彩記錄:

• 金星:白

• 木星:橙色

• 土星:微暗或灰色

• 紅色:火星

• 變量:水星

• 藍:月球

• 黃色:太陽。

 

 值得注意的是,已發現的很多原始記錄的五星色彩並不相同。看來,觀察者每次看到的色彩很多時候是不同的。以上這個觀測記錄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個。而這似乎就是中國五行色彩的最原始來源。西方的星象記錄,可能跟著曆法一起被帶到到了中國,被中國人糊裏糊塗地把它固定下來,成為死的定律流傳,被廣泛利用在中國的風水和中醫理論等領域中。

還原曆史:“五行”來自兩河流域
 

埃及人在觀察星象
人類最初觀測日月星辰、製定曆法是從肉眼觀察開始的,從蘇美爾人開始,兩河流域的人們一直用一個圓筒仰頭觀察夜空的星體變化。

 

  巴比倫占星家用像藝術家一樣的眼睛在觀察天空。從外形到顏色都不放過,如果他看到一顆行星,在強大的日暈中上升,他會如看到皇冠上的寶石一般的喜悅。他將把這些看做是那一天的預兆。如果這一年的第一天的日出的時候發生這種現象,他將作為全年的預兆。由於當時的人是用肉眼對行星進行觀測,對五星也出現了不同色彩的觀察記錄,這反映出西亞人探索自然的艱苦過程。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通過一根圓形的長筒子,用幾百年上千年的時間依靠肉眼觀測到了五顆行星的色彩,這才是五行色彩來源真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以水星的色彩為例,因為每一次對水星所觀測到的色彩都不同,在觀測水星的色彩的記錄出現了“色彩變化不定”的記錄。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色彩學裏,黑色就是三原色紅黃藍的混合的結果,觀察到的星座每次的不同色彩,在中國的五行裏就“自然混合“變成了黑色,中國五行中的水屬於黑色的結論與巴比倫的原始記錄相符。

  在西方大量的星象記錄和與曆法相聯係的遠古神話映照之下,中國的五行和五星的出現,不但大大晚於西方,而且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有外來移植文化的所有特征。

 

 

結語


  公元前2000年以後華夏人(亞美尼亞的古哈雅人:HAYER)從兩河流域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文化,所以出現了中國文化“早熟”的特點,中國地區的曆史上出現了"越古老越先進,越近代越落後"的奇怪現象,這種現象說明中國華夏文明是外來的,而且四千年前外來華夏文明的影響在中國本土越來越微弱。

 值得注意的是,五行概念是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也是中醫的重要理論,既然它是西來的,中國的“中醫”也是西來的,有證據顯示,中醫是遠古時代的西醫,由於中國地區文化的保守和落後才保留至今。因此,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2015年得到的諾貝爾醫學獎的項目,(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也不過是把西方遠古時代帶到中國並保留下來的醫學配方,用西方現代醫學語言重新敘述了一次。

 

 

 

 

 

資料引用
本文內容部分引自《遙遠的華夏文明》燕山大學出版社,2016/的一個章節的片段。
美索不達米亞 維基百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