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強與柔弱---略談經濟與哲學,科學,及計謀之關係

來源: 慕容青草 2018-06-24 12:07: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103 bytes)

雖然哲學文章一般以邏輯較為嚴密而著稱,但是哲學的開放性特點使得哲學文章不同於可以明確限定討論範圍的科學論文,而常要以常識作為文章的不言而喻的或者說隱性的前提。

比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兩行字的一個特點就是其中的道與器是互為定義的,而這種互為定義又是建立在人們的常識基礎之上的。在生活中,“道”的基本意思是可供行走之路,其特點是具有連通性且可以致遠,而“器”的基本意思是可供使用之物,其特點是具有各種不同的功能,但是拘泥於局部。“形”字表達的意思就是有著細節的對象,而其中的上下的對比告訴人們,道與器,乃至形,其實都是相對的,既可以是看得見的,也可以是看不見的。比如,軍隊為器,對國家的管理之法為道;軍隊中的軍人為器,軍中的軍紀為道;軍人手中的刀槍為器,軍人的武術為道等。可見,雖然“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中並沒有具體地給出形,道,器的特定含義,但是人們很容易根據生活的常識,結合象形字特有的語句對仗形式,加上想象力來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應用於生活中的不同的對象之上。

盡管以生活中的常識常理為不言而喻的前提的做法是中西方哲學的自古以來的一個共同特點,但它在古漢語文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可能是因為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字的內在含意而促成語句的簡練已成為基於集綜合意義於一字的象形字的古漢語的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被羨慕的美德。雖然這種做法有利於作者集中討論及表達他的主題重點和思想,但也容易因其對隱性前提的省略而導致讀者的誤解。老子關於柔軟與剛強關係的論述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柔軟勝剛強”及“弱者道之用”對於熟悉老子《道德經》的人們來說既是膾炙人口的兩個佳句,也是最常被誤解的兩句話。相對來說,“弱者道之用”這句話比“柔軟勝剛強”更難理解一些,因而“柔軟勝剛強”這句話被引用的幾率就遠大於“弱者道之用”。但即便是對於“柔軟勝剛強”這句話,人們在運用中也普遍存在著一個基本的誤解,那就是以為“柔軟勝剛強”這句話指的是柔弱的好人好事能戰勝表麵剛強的壞人壞事。

其實,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無情,以萬物為芻狗”那樣,不論是“柔軟勝剛強”中的柔弱及剛強還是“弱者道之用”中的弱者和道之用都是中性的。

而老子在論及“柔軟勝剛強”的時候的一個略去的隱性前提便是“剛強也可以勝柔弱”。之所以會略去那一部分的原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那是因為生活中的一般常識就是剛強可以勝柔弱,因此在以文章的簡練為美德的時代,老子就沒有必要再去贅述“剛強可以勝柔弱”了。

剛強勝柔弱與柔弱勝剛強的發生效用的前提是不同的。剛強勝柔弱的前提是當柔弱直接與剛強較量時,比如以卵擊石時,因為剛強的抗打擊力高於柔弱方,因此,剛強可以勝柔弱。而柔弱可以勝剛強的方式可以很多,比如,對一個硬漢動之以情可以使之屈服等等。但是,柔弱勝剛強的一個其實是最常見卻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狀況是積重難返的力量。

生活中並非總是轟轟烈烈的,而是很多當時看來並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活動及其結果的累積。但是,一旦那些看似相對平凡的結果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就不是什麽剛強的力量可以輕易扭轉的了。那其實才是生活之柔弱的一個最需要引起注意的力量。從它的對立麵來看,它是一種最難以克服的柔弱的力量,而從它的擁有麵來看,它也是一種很難擁有的力量。為了要積蓄一種積重難返的力量,不但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強的信心,足夠的智慧,天時地利人和,還要能吃苦受累,謙卑而又不虛偽及喪失原則,不背棄真理,不畏強敵,不屈服於威脅利誘等等。

而從上述有關如何擁有可以勝剛強的積重難返的柔弱力量的描述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老子所說的“弱者道之用”的含義了。

那麽“柔軟勝剛強”及“弱者道之用”與本文標題中的經濟,哲學,科學,及計謀之間又有什麽關係呢。

很顯然,在哲學,科學,及計謀三者中,科學與計謀都是可以幫助人們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因而屬於是剛強類,而哲學則不論對個人還是社會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長期累積才能收效的事情,因而屬於柔弱。如前所述,剛強可以勝柔弱,柔弱也可以勝剛強,不過雙方發生效用的前提條件一般地有著很大的不同。以哲學來說,因為它需要慢慢積累,無法使人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常被一般大眾忽略。即便是專業哲學家也會絞盡腦汁想讓自己的工作表現出可以立竿見影的效果來,包括宣布“哲學死了”這樣可以轟動世界的消息。

其實,在哲學的社會效果這點上,我們可以從正反兩麵來看“柔弱勝剛強”的意義。從正麵來看,先進的哲學需要被社會大眾普遍接受才能最有效地發揮效能。而一旦經過長期的努力使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了先進的哲學之後,那時就形成了一個積重難返的“柔弱勝剛強”的社會氛圍,如果有人想要將具有先進哲學素質的社會文化環境拉回到落後的環境中去,盡管不是不可能(世界曆史上也有過很多社會文化環境倒退的例子),但卻不是任何一個剛強的力量可以輕易辦到的。

從反麵來看,正因為哲學通常無法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錯誤落後的社會哲學長期在社會上累積的負麵效果也不是人們想要改變就馬上能改變得了的。因此,當遇到危機時,即便動用再多的人力物力,再強的高科技也很難馬上改變因為錯誤的社會哲學所累積的效應,這時“柔弱勝剛強”便會以負麵力量戰勝正麵力量的形式表現出來了。

當具有上麵這些知識準備之後再來看經濟與哲學,科學,及計謀的關係就會有一個與之前很不相同的領悟。

今天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人們最為重視的是科學與計謀,因為它們可以為社會帶來轟動性的立竿見影的利潤。雖然曆史上曾有洛克,亞當斯密和馬克思這樣的哲學界人士來研究經濟的哲學意義,今天的哲學界與經濟好像早已為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了,即便是所謂的政治經濟學也被認為是以“政治”一詞為定語的經濟學而已。

十多年前我開始討論經濟的哲學意義時以為那在經濟學界應該是最基本的常識。可是,十多年後,我發現,就如同對於“哲學是什麽”的錯誤理解導致了過去幾個世紀裏的主流專業哲學發展的迷失一樣,對於“經濟是什麽”的錯誤理解和今天世界上與包括金融在內的各種經濟表現相關的危機甚至災難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

這讓我想起十多年前,當我開始解密老子的《道德經》時非常不解地發現,從韓非子,河上公,到近代的南懷瑾,馮友蘭,錢鍾書,和現代的王蒙,縱貫兩千五百多年的所有中國國學翹楚們居然都把老子的《道德經》解譯到了令人難以置信地離譜的程度。十多年後,我發現,今天網上對《道德經》的理解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普遍超過了過去兩千五百年的累積。我不敢說其中有我的貢獻,因為沒有人明確承認曾受到過我的影響。不過,盡管這種十年超出兩千五百年的進步是值得稱道的現象,但是至今為止也還沒有見到一個真正比較全麵地正確理解《道德經》的例子,當然我之所以能這麽說的前提一定是自認為自己已經比較全麵正確地理解了《道德經》。

回到經濟與哲學,科學,及計謀的關係這一議題上。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其實是最近世界上一些國家地區的投資者紛紛撤資的消息,以及伴隨著這些撤資而出現的一些媒體和工業界人士興高采烈歡呼民族企業勝利的消息。這使我想起若幹年前,當某華人媒體老板從某地區撤資時,當地的各家媒體非常奇怪地表現出異常的興奮,他們邀請相關的工業界人士一一細數該老板在當地如何被當地人一層層地扒皮,一直到最後因遭受巨額虧損才铩羽而歸的故事。若幹年後,該地區各媒體有關經濟的最常哭述的新聞之一便是外來的投資逐年下降,因為沒有什麽外資願意去投資。

這些相關的消息不但讓我為這個世界的包括金融在內的經濟學術界,和工業界以及政客媒體還有市民們,對於經濟的基本哲學意義之缺乏認識而感歎,更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中的“柔弱勝剛強”及“弱者道之用”這兩句話,於是便動筆書寫此文以抒發感歎。

回到前麵提到的那些人們因為外資輸給了當地資本而撤資感到興高采烈的消息,那些人顯然沒有意識到當地的投資環境本身是一個難以用金錢來度量(因而今天世界上沒人給與金錢的估價),但實際上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資源。如果說為了具體可度量的金錢利益,為了讓自己的商人多賺幾個錢而損害了當地的投資環境,那麽當地的經濟軟實力所受到的打擊恐怕要遠遠大於那些被他們認為是把錢虧給了當地人而铩羽而歸的外來投資者。而投資環境恰恰是一種需要累積多年而無法一蹴而就的軟實力,它的損壞本身就是一件賠了大錢的事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