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天地人

來源: 虔謙 2018-06-22 20:36: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9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虔謙 ] 在 2018-06-22 20:38: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關山月”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意象,本是古代樂府詩的題目,多抒發離別哀傷之情。為什麽以“關山月”為題的古詩多抒離別哀情呢?答案不難找到。“關”指關隘,軍事要塞。而重要的軍事要塞往往處在國家的邊疆地段,如陽關、玉門關、嘉峪關、山海關等。邊關總是遠離家園的。從軍赴邊,離開父母妻兒,書信交通不便,此去何時再見?於是,戍邊成了中國古代一大情殤來源。

  要造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衛效果,城關一般要依山險而築,才能有“隘”(狹小而險要處)的效果。關和山從此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新意象。關山坐落高處,抬頭便見一輪明月,於是,關山又和明月一起,渾然而成另一個意象。如果說“關山”意象雄渾或雄渾加蒼涼,那麽“關山月”就是以“蒼涼”“哀傷”為主要特征了。

  李白有一首五言古風《關山月》,寫的就是戍邊之殤。詩中寫道:“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短短二十個字裏,涵蓋了“關”“山”和“月”。接下來還有幾句:“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李白的《關山月》,是一首典型的戍邊加閨怨詩,蒼涼渾厚而帶綿綿不絕的哀歎。

  除了李白這首五言,古詩詞觸及關山月的還有很多:戍邊、從軍、別友、出塞、閨怨等等,比如王昌齡的《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不僅詩詞,“關山月”作為一個悠久深沉的文化概念和藝術意象,也存在於中國的傳統繪畫和音樂中。狼煙烽火休無日,家國一體歸無時……

  關山月的意象,把它抽象起來,便是天地人的意象。“月”是天,“山”是地,而“關”則屬於人。這三個方麵是一體的。“月”雖是天,卻不全然高高在上,相反,它承載著人間許多的無奈和無盡的慨歎憂愁。關依山險而建,顯示了人對地的依賴。由天到地,由地到人,再由人回望天。一曲“關山月”,一個具體生動的意象,體現一個深邃高遠的寰宇,是何等柔軟的感性,又是何等剛硬的理性;何等的個人,又是何等的普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