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弢:師兄師姐健康一席談——答唐勤

來源: 驚濤駭浪 2019-04-01 19:32: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852 bytes)

 

金弢:師兄師姐健康一席談——答唐勤

 

師兄師姐健康一席談 —— 答唐勤

金弢

寫給北外校友兄弟姐妹們:

開篇序: 命題之所以取名 “師兄師姐” ,是因考慮到在眾多的北外群友中唐勤與我乃在名列前茅,我倆一席談也代表了涵蓋 81 級及往上的群友;健康問題人人有關,你我他誰也無法規避:遇者思之,聞者誡之。

日前,旅德華人僑領因健康不虞變故,筆者曾撰寫一文,與同胞們共探健康養生一說,但議題僅局限於生理養身,沒有涉及健身,沒談到心理養身。生理養生話題多觸及 50、60,抑或更年長者,然保持良好的心態可賅括 30 上下,甚至比 30 更年輕的一代。

幾年以來,筆者腦海裏時常浮現一個問題:即運功與勞動的差異。運動為動,勞動亦為動,兩詞同涵含“動” 字,都是一樣的 “Bewegung”。單從語言而論,中文能將此兩詞皆同歸一詞源,又不失各自語意內涵,不愧為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也是我們先祖睿智的結晶,這在歐美其他文字做不到,為他人所不能望吾項背、自慚形穢。

動與勞動雖然都是動,但兩者的行為動機和帶來的社會效益則不盡相同。通常來說,勞動是一種付出,它導致身心的疲憊,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負擔與壓力;但勞動能創造價值,產生社會價值,通過勞動獲取報酬,勞動與獲利是一對相背的統一體;而運動雖然也在動,但其目的無旨創造價值、或不直接創造價值,本意在耗費能量,花去時間,往往非但不能獲利,反倒要付出,譬如為了健身,買一張年票,等等。

但是,我們如果撇開這些表麵因素,來探討勞動與運動差異的根本所在,就會發現其不同實質的根本是:勞動是我必須動,是一種強製性的、無視你主觀意願的社會活動;而運動則是主動而樂意的,是我想動,舍取決定於自己。兩者相悖,一是被迫,二是自願。雖然兩者都在動,但受不同的心理支配。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探討兩者之間轉換的可能性,看看怎樣能把受強迫、不自願、讓人疲倦的勞動變成自願的、讓人輕鬆,身心愉悅的運動?我這裏有一例舉不妨與大家共議:看看他人是如何通過自身的踐行完成了這一轉型:

我有兩位文友同做文案工作,因坐多動少,雖才年屆不惑,但時常感到身體不適,四肢僵硬,頸椎酸痛,求醫後得到醫生的規勸均是要增加活動,加強鍛煉。然而,他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友一采取了最傳統、最流行的方法:花 500 歐買了一張健身年票,每星期四天,路程加鍛煉,每次花掉兩小時在健身房的助跑轉送帶上練疾走,一年下來,療效顯見;

文友二,住家就近找一份零工,也是每星期四天,也是出門路程加打工每次兩小時,他的工作形式同樣是走路,內容是給附近三家藥店當 Bote,身挎一隻藥袋,幫人傳送急需藥品,每月工資 500 歐,一年 6000 ,還免稅。他雖有車,既不開車、也不騎車,為達運動目的,堅持走路,一年下來,同樣療效顯見。

這事例說明一個問題,當你把勞動巧妙地轉變成運動時,即把 “我必須” 便成了 "我樂意",你的勞動,你非但不感到疲勞,而且還可以達到與運動相差無異的效果。經濟差異不比自明。

如果我們的話題就此戛然而止,不免我們的討論就變得狹隘。然而我們如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中悟出一個實質性的道理,那我們的話題其意義就不同凡響。通過這一事例我們可以明白,同樣的前提,同樣的狀況,達到的是同樣的目的,隻因心理因素的各異,采取的對策大相徑庭,得失就相去甚遠。年輕一代的校友,無論身處異域,或留守祖國,都正麵臨事業上升、事業有成的人生年齡段。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責任時而會讓人覺得不堪重負。加之現實問題又是誰也無法逃避,當然我們是生活的強者不會選擇逃避,但如何能更輕鬆合理地完成所賦予自己的使命,如何正確發揮良好的心理優勢為我所用,值得研究。無論受雇於人也好,自己開業也罷,原則是一個:他山之石;善假於物:

如當雇員,擇取之前須竭力權衡;一旦主意已定,那就擺正心態,幹得自願,幹得開心,以最大的幅度力爭 “把勞動變為運動”,把工作變成自覺行動,拋棄種種心理負擔,幹得不亦樂乎。萬一有何不適,有何想法,可開誠布公於老板,合理訴求是人之常情,否則另謀出路,萬萬不能采取賭氣一招,這不僅於事無補,更於己不利。在沒更好的選擇之前,仍應工作得開心自願,等待更好的機遇;

做老板,因為在為自己幹,往往會幹得樂此不疲,勞動自然而然地變成了自覺行動,變成了 “運動”,此刻的你就得反過來謹防透支,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幹得太累,多少英年不幸,為我前車之鑒。應做到善待自己,事情不要做得頂天立地,要留有空隙,悠著點兒。做老板是勞心重於勞力,所以心態尤為重要。瑣碎的活兒老板可以讓他人承擔,但老板的煩惱隻能自己擔當,往往連夫妻都不能替代。如何勝任頗具技巧:萬一同時出現幾個問題,應坦然處之,把問題化整為零,易小問題先著手,各個擊破,最後全力攻取大難題。此外我們還得明白,問題是永遠解決不光的,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地在解決舊問題而又不斷地在迎碰新問題的進程。凡事慎之是必須,驚慌則未必,不失良好心境,確保心理、生理健康,本錢不能丟。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酌情行事,強於應變;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莫貪小利,禮讓三分;遵紀守法,以求安寧。不要做傷了自己,保持經營樂趣,隻要健康在,能多做一年,什麽都有了。

2019年2月25日夜稿於德國慕尼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