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道與治》見刊9月27日《中國報》C9版

來源: johneven 2018-10-03 05:12: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058 bytes)

9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出席馬大華文學會“辯論海嘯5.0”活動時說,教育部把校園民主歸還給大學生,在提升校園民主部份交出一些成績。這番表態,與國會撥款1萬令吉給馬大華文學會,一並可以解讀為新政府願意在大學的道與治方麵,更進一步。

大學的道與治,是一個不斷改變、建構的開放過程,校園民主無疑是其中的核心內容。許多國家在大學治理過程中,無不賦予大學高度的民主。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中國大學民主之先例。他提倡“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在教師招聘中,不拘一格。北大很快在學術開放、思想自由、治校民主方麵蔚然成風,不僅成為全國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而且由於被聘用的教授或激進、或左傾、或保皇,成為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後,大學校園民主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957年,中國的大學有過一次自下而上的民主運動,在北大,因5月19日在校園“三角地”出現第一張大字報,開辟“北大民主牆”而被稱之為“5.19民主運動”。不過好景不長,這場校園民主運動,隨著“反右”鬥爭興起,很快就銷聲匿跡。

改革開放後,民主意識勃興,中國的大學民主運動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1980年10月6日,北京大學開始選舉海澱區人民代表(相當於大馬的市議會和縣議會議員),北大學生和研究生單獨劃為一個選區。北大學生踴躍參選,候選人達18人之多。競選活動極有聲勢與活力,除張貼宣言、大字報外,還組織選民見麵會、答辯會,舉行民意測驗,出版《競選短波》等刊物。12月11日正式選舉,投票率達91.25%。哲學係研究生胡平力倡言論自由,贏得3467張選票,當選為海澱區人民代表。

和北大一樣,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當時也都掀起了競選運動的熱潮。中國大學的校園民主恢複了生機。

與副教長張念群一同出席馬大華文學會活動的下議院副議長倪可敏表示,歡迎青年才俊,全部加入希盟政府,為國家獻力。這是對大馬校園民主的一大肯定。與當年中國呼喚大學生“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有得一比。

不過,現在中國的大學,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高校擴招後,大學的神秘感、精英意識日漸式微,大學的心跳也出現雜音,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與整個社會互為人間,自成宇宙。就“家事國事天下事”進行辯論等敏感活動,已經不是中國大學的主要風景。各種創業創新比賽,正引領著中國大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致富路上,躍躍欲試。

知名學者賴明穀在《大學的道與治》一書中,談到大學治理時憂心忡忡:“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經濟社會中保持一份清雅、一份純潔,拷問著大學的今天與將來。”其實,大學的道與治,也拷問著整個社會的每根神經,隻要這些神經末梢還粘連著大學。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