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洛(Oklo)是一家核動力初創公司,近期大幅上漲,市值已達 200 億美元。
對於一家既沒有具約束力合同、又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來說,這樣的估值讓分析師不禁疑問:支撐它的到底是什麽?
答案很明確 —— 其的估值幾乎脫離了基本麵,完全靠 “承諾” 推動。
任何公司的估值最終都取決於它創造的價值,但奧克洛所謂的 “潛在客戶名單” 經不起推敲,商業化距離還非常遙遠。
-
公司宣稱有 14 吉瓦(GW)的潛在項目儲備,卻承認這些協議並非實際合同。換句話說,“需求” 是否存在,全看投資者是否相信。
-
其最核心的 “合作證據”,是與數據中心公司 Switch 簽訂的不具約束力協議,計劃到 2044 年提供 12 吉瓦能源。但這份協議在價格、交付時間、建設要求上都沒有強製執行力,客戶隨時可以無成本退出。
-
更關鍵的是,意向書名單中提到的公司,沒有一家進行股權投資或預付資金。這些企業隻想當 “買家”,而非 “早期投資者”,這傳遞出一個信號:即便看好的合作方,也打算等技術落地後再行動,目前隻是觀望。
這種市場熱度讓分析師想起 2014 年特斯拉的股價暴漲 —— 當時 “革命性承諾” 的估值遠超實際產能(即便 10 年後,特斯拉的產能問題仍未完全解決),而如今奧克洛所處的核能領域,技術複雜度和落地難度比汽車行業更高。
管理層總說奧克洛的項目儲備價值 300 億美元,卻從未說明這些項目中有多少具備實際經濟基礎。既沒有明確每兆瓦(MW)的定價,也沒有說明這些協議何時能轉化為現金流。在投資者報告裏,這個數字看起來很亮眼,但本質上更像是 “願景”,而非有依據的財務規劃。
即便退一步,假設這些意向書能轉化為合同,奧克洛目前也沒有能力履約。根據公司說法,首座反應堆(Aurora)最早要到 2027-2028 年才能投入使用,現在談 “營收” 完全不現實。
當前的上漲和市場熱度,本質是 “炒作 hype” 驅動。每一次 “新客戶” 的消息發布,都是給投資者看的,而非給真正客戶 —— 目的是維持股價敘事和炒作周期。這是典型的 “把承諾當產品” 的市場行為。
奧克洛真正的 “燃料” 不是高豐度低濃鈾(HALEU),而是投資者的資金。表麵看公司有 6.829 億美元現金及證券儲備,似乎很充足,但實際情況是 “錢正在快速燒完”。
公司過去 12 個月(TTM)的現金流約為 - 5600 萬美元,且隨著研發和項目推進,燒錢速度很可能加快。
即便維持當前開支、不新增投資,現有儲備也可能在 8-10 年內耗盡。但公司根本無法 “不投資”—— 它計劃在田納西州橡樹嶺建設一座造價 16.8 億美元的燃料精煉廠,這個項目野心極大,可沒有營收支撐,完全無法靠自身現金流融資。
在分析師看來,奧克洛要推進項目,唯一的辦法就是 “增發”。這會陷入一個 “稀釋循環”:靠新資本支撐承諾,而新資本又會降低現有股東的持股比例。這種模式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熱潮時期很常見 —— 當時市場盲目相信承諾,覺得融資永遠不會斷,但最終大多以股東虧損收場。
更值得警惕的是管理層的減持行為:
-
公司首席財務官(CFO)在 9 月賣出約 10 萬股股票,價值 940 萬美元。
-
聯合創始人卡羅琳.科克倫(Caroline Cochran)和雅各布.德威特(Jacob DeWitte)也大幅減持,兩人合計賣出 120 萬股,總價值達 1 億美元。
雖然減持不一定代表 “不相信公司”,但這至少傳遞出一個信號:管理層可能認為短期盈利存在風險,選擇落袋為安。
奧克洛提到要建 “燃料製造工廠”,但目前仍處於規劃階段。
公司雖能獲取高豐度低濃鈾(HALEU),但沒有自己的燃料產能,僅通過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NL)獲得了 5 噸高豐度低濃鈾用於初始堆芯。
燃料製造工廠和關鍵供應鏈都還沒開始建設,即便現在動工,最早也要到 2030 年才能產出燃料 —— 這會嚴重拖慢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 “2026 年裏程碑”。沒有燃料,就無法進行反應堆測試,而核能不是 “每周能更新版本的軟件”,進度延誤影響巨大。
美國能源部已允許奧克洛在其轄區內建設試驗反應堆,這看似是 “實錘支持”,但本質上隻是 “實驗項目”,而非商業化設施。更關鍵的是,奧克洛的進度規劃根本不具備可行性:
美國能源部要求其在 2026 年年中實現反應堆 “臨界”(核反應開始持續的狀態),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裏,公司要完成燃料生產、反應堆建設和測試 —— 這完全不可能。
根據奧克洛自己的計劃,反應堆要到 2025 年第四季度才開始建設,持續到 2026 年底,2027 年全年進行整合測試。也就是說,2028 年前實現核反應都很困難,但投資者現在給出的估值,卻仿佛公司已經具備全麵量產能力。
奧克洛公布的時間表完全脫離物理規律和工程實際,一旦市場意識到 “承諾無法兌現”,投資者會開始撤離,股價可能出現劇烈下跌。
盡管奧克洛麵臨諸多技術和財務風險,但短期內有幾個潛在因素可能推動股價上漲,對交易者來說或許是機會。
1. 美國政府支持:獲得監管背書,或加速融資與審批
奧克洛近期入選了美國能源部 “反應堆試點計劃” 的三個項目,這為公司帶來了監管層麵的額外認可,可能幫助其獲得更多融資和更快的審批流程。但要注意,這並不等於 “一定會成功”,隻是增加了 “可能性”。
2. 戰略合作:積極搭建供應鏈,但協議多無約束力
公司宣布與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KHNP)、利伯蒂能源公司(Liberty Energy)達成合作,還計劃與 Newcleo、Blykalla 共同投資 20 億美元建設燃料生產基礎設施。這些合作表明奧克洛在積極保障供應鏈,但和之前一樣,多數協議不具約束力,隨時可能取消。
3. 綁定 AI 熱點:借 “數據中心能源需求” 講故事
奧克洛正積極將自己定位為 “解決 AI 和數據中心能源需求” 的方案提供商。目前 “AI + 能源” 仍是熱門敘事,任何相關合作消息都可能推動股價上漲,即便財務細節尚不明確。
奧克洛將於 11 月發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師會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指標:
現金消耗率與儲備:公司肯定還在燒錢,關鍵看剩餘現金有多少,評估是否需要盡快融資。如果宣布增發股票,就意味著公司仍高度依賴市場資金,股東稀釋風險實錘。
燃料與反應堆進展: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的合作項目和燃料製造工廠推進到了哪一步?最核心的是 —— 反應堆是否真的開始建設,還是仍停留在 “紙麵上”。
商業化進展:是否有具約束力的客戶合同或購電協議(PPA)?如果仍沒有,且管理層無法給出明確時間表,就進一步證明當前估值毫無依據。
以奧克洛當前的發展階段,其估值已嚴重過高。所謂的 “客戶” 和 “項目儲備”,全是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真實需求既無法衡量,也遠沒有投資者想象中那麽大。盡管管理層不斷發布合作消息、強調能源部支持,但這些都無法彌補 “商業化毫無進展” 的核心問題。
負現金流(過去 12 個月 - 5600 萬美元)疊加 16.8 億美元燃料廠的投資計劃,意味著公司很可能通過增發股票稀釋股東權益。即便市場對核能和 AI 基礎設施興趣濃厚,奧克洛的估值也已脫離現實。在沒有實際合同、產品和營收的情況下,這隻股票純屬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