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房之筒子樓裏的故事

來源: Y自然流露Y 2019-08-14 16:44: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11 bytes)

中國百姓住房的曆史,帶有很強烈的時代感,之前寫的博客【在國內,沒有房子的尷尬日子】,回顧了自家及周邊朋友家在我們成長年代大院住房的點點滴滴,其中的生活片段引起了博友的共鳴,尤其說到筒子樓,彼此感同身受,這一個特殊的居住環境深深烙印在我們一代人的內心,過去了這麽多年,讓人難忘。後來朋友聚會, 又聊起了筒子樓,發現不少來自北京大院的哥們都在其中侵染的經曆,其它省市個別地區也有類似的,格局有異,但共同的感受是,生活在筒子樓,有一種社會主義大集體的氛圍,孩子們易於紮堆,滿樓跑,捉迷藏幹仗,其樂融融.......

咱不了解其它地區筒子樓的興衰,但從咱經曆的來看, 這種住房原本是大院建給單身住的,不是家庭過日子之居所。它有些類似大學宿舍—— 一條長長的、燈光昏暗的走廊,串起一個接一個約十平米左右的單間,一般一屋住 2-3 單身職工,每層樓有公共水房和廁所,走廊兩頭通風,像個大筒子,美其名曰“筒子樓”。之前說過,父母下幹校前我們是幸福地住在麵對北京釣魚西門的樓房,他們改造回來之後,單位沒有多餘的家屬住房,結果就將我們打發到筒子樓全家蝸居在一單間,全樓大部分是單身職工,我們一住就是若幹年。後來到大院裏其它同學家去耍, 發現大院有幾棟筒子樓一層一層的全部住著一家一家的人們,那擁擠程度,長長的走廊裏走一走, 就知道之中的滋味了。相比之下,我們家住的筒子樓,單身為主就幾戶人家,算是相當的清靜有序了。

早年的電視劇【金婚】,有不少筒子樓的生活片段,之中不少場景還是蠻真實蠻生動,看著看著會勾起不少回憶......不寬的走廊兩側擺滿了各家的煤爐和炊具,人們走過時要側身,一不小心,沾得滿身油汙。每樓層幾十台煤爐一年四季的熏烤,牆上掛滿了油灰網,空氣中彌漫著油煙味和各種“美味佳肴”的味道。若撞上誰家熄火,再點爐子時,蠻樓的煙熏一時半會不得消停。夏日炎熱,文革時家有風扇的是鳳毛麟角,所以家家敞著門,掛個布或簾子遮擋一下而已,有時人走過去,帶著風,家裏的一切盡收眼簾,沒有什麽隱私可言 -:)

筒子樓是一種準共產主義的生活模式, 水房廁所絕對公用,那感覺上過大學的都一定有豐富的畫麵感, 最麻煩的是晚間起夜,嗬嗬,撞上什麽踩上什麽都有可能。水房倒是別具特色,既可拉近各家的關係又可挑撥各家的關係,一個典型的中國小社會:“誰家來了什麽人,誰家新買什麽玩意;誰的夫妻常吵架,誰家男人怕老婆....", 

文革時期,周邊各大院基本沒看到建樓,因而一個人單元房住兩家的比比皆是,筒子樓也愈發搶手。文革後,我們上大學之時,情況改觀不大,至少大學如此。不少下放到農村的教師返回學校,許多學生宿舍變成了家屬樓。畢業留校當老師要成家, 無房可居,於是繼續開發單身宿舍將筒子樓發揚光大,當年的青年教師幾乎都在筒子樓留下過摸爬滾打的"慘痛" 記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小時候住過。現在倒是想去住一下懷舊。 -藍靛廠- 給 藍靛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5/2019 postreply 16:31:58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