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後感的讀後感

來源: 2019-12-28 18:08: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02 bytes)

關於讀後感的讀後感

我能清晰的記得是從龍湖山的文章中讀到的這句話:優秀的人物的品格是懂得如何解決問題,而傑出的人物的品格是懂得如何提出問題。

我覺得就為人父的品格問題來說,他像我們論壇裏的大多數人一樣,部分的具有了優秀的人物的品格,也部分地具有了傑出人物的品格。問題是,他也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活得不完全。

龍兄的讀後感我做一點不失有些草率的小討論。

1.

我認為如果嚴肅來看,今天人文學科都在試圖轉變成嚴謹的科學。在這一點上曆史與生命科學就不是完全的不同。然而這也是今天幾乎所有的人文學科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它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嚴謹的科學,因此它們的很多結論就仍然是文學性的隱喻。就曆史來說,我認為曆史的理論甚至資料也不斷的隨著發展被質疑被推翻被更新。比如考古學科是今天曆史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同時現在還把許多最先進的科學方法用來研究曆史。比如中國學者曾和德國學者運用地質學氣候學的高科技方法來推測唐朝的氣候變化對於安史之亂的影響。還有學者提出曆史上草原民族向農耕民族發動的大規模的戰爭往往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引起的。當然,所有這些理論都可能對也可能錯,還是那個觀點曆史不可能像數學得出絕對的結論。

從另一方麵來說曆史的資料無論如何都既是主觀的又是非常局限的,我們不僅無法搜集到完全的曆史資料,我們也無法通過個人處理這些數量浩大的曆史資料,更無法有效分析。因此,討論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趣味,或借鑒。但如今的學者因為受到科學思想的影響,已經漸漸不再強調研究曆史可以借鑒指導今天和未來了。因此,曆史正在變成一個故事的不同講法。

當年毛澤東為什麽在每次運動中對於曆史學家整的最狠,是基於中國曆史上高度重視曆史,而今天曆史的重要性在消解。

2.

龍兄的這個段:

“可以也有規律之外的,比如某個皇帝,天天瞎玩瞎鬧,但他的江山穩得很,而另一個皇帝,天天勤奮工作,最後也丟了江山。說明什麽呢,說明曆史有偶然性。偶然性就是用你那個規律推測出來的結果相違背的例子。 ”

也是值得推敲的。這更可能說明,我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事物發展的內在的真實的規律。

當然,這牽扯到了偶然和必然的嚴格定義。而人文學科其實是無法像幾何學那樣進行嚴格的定義的。

3.

關於中世紀的一段,我完全同意龍兄的觀點。為人父的觀點似乎受到了我們在國內教育的影響,認為中世紀是一個完全黑暗的時代。去年讀到一本《拉斐爾前派的夢》其中恰好涉及西方人對於中世紀的認識。可以說中世紀仍然是一個偉大的世紀。當然我這裏並不想建議為人父兄弟去通讀一下世界曆史。沒有那個必要嘛。為了寫一篇網文而受苦刑。不過,能了解到不同的觀點還是對已經具有了部分優秀人物的品格和部分傑出人物的品格的為人父兄是有好處的。

而且為人父關於數學的一些觀點似乎也是很值得推敲的。阿拉伯人的數學的確非常發達歐洲也曾向他們學習,但這段曆史似乎本身也有爭議,而純數學的思想和現代科學的方法以及整套的思想應該是源於希臘經過中世紀後被歐洲人建立的。而且,是僅源於希臘和西歐,這也是一個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有趣的問題。事實上,之後兩千年中,其他地區根本沒有出現純數學的思想。而純數學的思想,這個思想,才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4.

最後我比較的喜歡龍兄的這段:

““因為一個曆史結果往往不是單一曆史原因產生的,而是多個曆史原因的聚合的結果。”  ---- 知道什麽叫駱駝上最後一根稻草嗎? 知道什麽叫蝴蝶效應嗎? 也即是說,曆史某些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是“萬事俱備就欠東風”,  資本,原料和失去土地的自由勞動力這三條件都有了千百年了,為何沒有工業革命? 缺蒸汽機這個東風嘛。 比如蘇聯垮台, 羅馬利亞共黨倒台, 發生之前誰會知道會那麽快? 就是最後那一件催化劑的事情。尤其是羅馬利亞,本來廣場開大會聽齊奧塞斯庫講話挺正常的,忽然就停電了,5分鍾黑暗中突然有人喊了“打倒齊奧塞斯庫”, 然後大家就起來革命了。 ”

那麽,現在我也要問問為人父兄,怎麽樣你現在知道了什麽叫駱駝上最後一根稻草吧! 知道了什麽叫蝴蝶效應吧! 也即是說,曆史某些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是“萬事俱備就欠東風”,

而這才是你需要分析的----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而即便如此,即便,老為同學通讀了世界曆史,把埃及--兩河--希臘--羅馬--歐洲這條文明傳承線理了又理,我認為仍然無法真正搞清這個問題。那麽,我們為什麽還要討論呢?因為這樣的討論是有意思的,而且也有助於我們更加接近優秀的人物和傑出的人物的品格。

 

此致敬禮!

 


2019/12/29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